【锄耰】亦作“锄櫌”。锄和耰。农具名。一说锄柄。《吕氏春秋·简选》:“锄櫌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论。”《文选·贾谊<过秦论>》:“锄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长鎩也。”李善注引孟康曰:“耰,锄柄也。”唐韩愈《刘生》诗:“我为罗列陈前修,芟蒿斩蓬利锄耰。”耡耰:1.泛指农具。宋王安石《独卧》诗之一:“谁有耡耰不自操,可怜园地满蓬蒿。”2.犹耕种。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果然又覊縶,不得归耡耰。”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成】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 3. 变为:长~。变~。 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 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 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 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 8. 十分之一:增产三~。 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 10. 姓。
【乃】1.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畎浍】亦作“甽澮”。1.田间水沟。泛指溪流、沟渠。《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郑玄注:“畎澮,田间沟也。”《汉书·李寻传》:“今汝潁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颜师古注:“畎澮,小流也。”三国魏阮籍《元父赋》:“甽澮不畅,垢浊寔臻。”宋王禹偁《醴泉无源赋》:“任大禹之功深,寧归畎澮;纵张騫之力尽,曷识根源?”清顾炎武《常熟县耿侯橘水利书》诗:“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2.疏浚。唐韩愈孟郊《秋雨联句》:“忧鱼思舟檝,感禹勤畎澮。”宋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畎澮之事,职在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