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云宵称着鞭释义


【此】1. 这,这个,与“彼”相对:~间。~后。~生。长~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因~。  2. 这里,这儿:到~为止。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云】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宵】◎ 夜:通~达旦。春~。~夜。~禁。~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遁。元~。夜~。

【称】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 同“秤”。

【着鞭】鞭子赶。《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权乘骏马上津桥……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清曹寅《九月七日蒙阴晓发》诗:“天色微沾雨,林香缓著鞭。”2.《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后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宋陆游《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1.鞭打;用鞭子赶

此去云宵称着鞭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