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1. 踢:~鞠(踢球)。 2. 踏:~踏。一~而就。
【踏】1. 用脚踩:~步。~板。~青(春天到郊外散步。亦称“踏春”)。~雪。~月。践~。糟~。脚~实地。 2. 亲自到现场去:~看。~勘。~查。~访。 典
【非】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 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 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 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同】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3. 和,跟:~流合污。 4. 姓。 | ◎ 〔胡~〕见“胡”。
【焦】1.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土。~头烂额。 2. 烦躁,着急:~急。~虑。~灼。~躁不安。 3. 酥,脆:~脆。~枣。 4. 喻干燥到极点:唇~口燥。~枯。~裂。~渴。 5.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炭。~煤。~炼。 6. 姓。 典
【校书】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建初中,肃宗博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宋无名氏《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清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3.唐胡曾《赠薛涛》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