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1.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 用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废兴】盛衰;兴亡。《孟子·离娄上》:“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汉书·董仲舒传》:“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清洪昇《京东杂感》诗:“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叶剑英《八十抒怀》诗:“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2.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汉
【何与】……怎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齐王﹞田於海滨……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僕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何与寡人?’”裴骃集解引郭璞曰:“与犹如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此何与於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李善注:“言欲迁都洛阳,何如殷之屡迁乎?言似之也。”2.犹言与谁。《汉书·东方朔传》:“方今公孙丞相、儿大夫、董仲舒……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閎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3.犹言何干。宋周密《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此守臣职也,於都吏何与焉?”明李贽《答以女人学
【我】◎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