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棒下金沙异释义


【德】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2. 心意,信念:一心一~。  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4. 姓。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棒】1. 棍子:木~。~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槌。~冰。~球。~喝(hè)。  2.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身体~。 典

【下】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金沙】1.含有金子的沙砾。《文选·左思<蜀都赋>》:“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暉丽灼烁。”刘逵注:“永昌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唐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二:“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清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富民说》:“盖南、北天山金沙最富,淘者甚众,记不絶书。”2.井名。唐李商隐《昭郡》诗:“绳烂金沙井,松乾乳洞梯。”冯浩笺注:“《方舆胜览》:‘金沙井在平乐府治东。’《平乐县志》:‘在塘背庵内。唐李义山所咏也。近为僧填,不可復问。’”3.泉名。《元史·世祖纪七》:“赐湖州长兴县金沙泉名为瑞应泉。金

【异】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2. 分开:离~。~居。  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5. 奇怪:惊~。诧~。怪~。

德山棒下金沙异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