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1.“司马”的隐语。《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果崩。”晋帝姓司马氏,后因以“典午”指晋朝。《晋书·安帝恭帝纪论》:“是以宋高非典午之臣,孙恩岂金行之寇。”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当涂为魏,典午为晋,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建安才!”2.“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北周庾信《哀江南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矣】◎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b.表示感叹,如“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