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水】佛教语。澄静之水。喻禅定之心。南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熏戒香,沐定水。”北周庾信《陕西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禪林;蚕月桑津,迴成定水。”唐高宗《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诗:“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暉。”明屠隆《昙花记·尼僧说法》:“定从戒得,外邪不染,内境自寧;慧从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现。”
【湛】1. 深:精~。~恩(深恩)。~蓝。 2. 清澈:清~。澄~。 3. 姓。 典
【虚明】空明;清澈明亮。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唐杜甫《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海淀》:“勺园林水紓环,虚明敞豁。”2.指内心清虚纯洁。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宋苏辙《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