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 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4. 总:~为一集。 5. 居:“~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 1. 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不动。 典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色】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4. 种类:各~用品。 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6. 妇女美貌:姿~。~艺。 7. 情欲:~情。好(hào)~。
【可】1. 允许:许~。认~。宁~。 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4. 适合:~身。~口。~体。 5. 尽,满:~劲儿干。 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11. 姓。 | ◎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
【并】1. 合在一起:~拢。合~。兼~。 2.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 ◎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velvetSky67
此诗深含哲理,表达了一种本质相同的境况。都无色,意为事物本质相同,没有色彩之分。可并,则指彼此相融合而无法区分。此二者合一,说明所有事物本质相同,不分彼此,皆可相融。此为佛家大义之理,不是拘泥于事物形态上的差别,而是看待事物的本质。
云烟绕指柔
此诗旨在告诉人们要超越形态,看到事物的本质。它不仅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事物的相同点,而且告诉人们如何看待这些不同之处:彼此相融合而无法区分。这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认识论,体现了作者对于事件、物质和信息的深层理解。
笔迹m
这句诗短小却具有深刻哲理。在都无色可并的表面下,隐藏了作者深刻的人生哲学。这前所未有的宏观视野,超越了人们的直觉和表面印象,是大智若愚境界的体现。
沉默的陪伴
此诗的意蕴深远,其所揭示的哲理价值,甚至可以引导我们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这句 seemingly-simple 诗句,足以成为人们解读和思考诸多问题的一个瑰宝。对于生活、人性、社会和文化等领域,这句诗的思想启示都是非常重要的。
流浪的猫
诗中运用简短而直白的语言,表现出超越形式的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形式彼此不同,但它们本质是相同的,都无色。这表明作者不拘泥于事物的形式而看重其中的内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