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犬】1.善于叫的狗。《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宋苏轼《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我来观政问风謡,皆云‘吠犬足生氂’。”明陶宗仪《辍耕录·善谏》:“余按《北史·宋游道传》,毕义云奏劾游道,杨遵彦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復吠犬。’”2.喻供人差使者。《明史·王越传》:“﹝王越﹞性故豪纵,尝西行謁秦王,王开筵奏妓。越语王:‘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寧无以相酬者?’因尽乞其妓女以归。”
【守】1.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 2. 看管:看~。~护。 3.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 4. 遵照:遵~。~法。~时。 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 6. 呆在一起:厮~。 7. 节操:操~。 8.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9.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10. 姓。 网
【荆扉】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絶尘想。”北周庾信《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唐岑参《西掖省即事》诗:“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巖下偃荆扉。”宋陆游《野兴》诗:“从今谢人事,终日掩荆扉。”清黄景仁《步从云溪归偶作》诗:“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