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柳崇仪释义


【愤愤】心求通而未得貌。《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注:“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啟发为説之。”2.指烦闷不舒貌。金王若虚《君事实辨下》:“宋孔熙先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文帝时,为散骑侍郎,不为时知,愤愤不得志。”明归有光《与沉敬甫书》之五:“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3.气愤不平。《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復社稷之虑。”《宋书·殷景仁传》:“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愤愤。”明刘基《牡

【柳】1.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条。~絮。~暗花明。  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3. 姓。

【崇】1. 高:~山峻岭。~高。~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2. 尊重,推重:~敬。~拜。~尚。推~。尊~。  3. 古同“终”,终了。  4. 充,充满:~酒于觞。  5. 增长:“今将~诸侯之奸”。  6. 姓。 典

【仪】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3. 礼物:贺~。谢~。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愤愤柳崇仪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