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揖】过头作揖。古代作为辞别时的礼节。《孔丛子·儒服》:“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友善。及将还鲁,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悽愴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后亦指辞谢告退。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唐韩愈《通解》:“﹝许由﹞迺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尧。”王闿运《常公神道碑》:“酌泉明志,高揖夷齐。”
【愁霖】久雨。雨久使人愁,故称。《初学记》卷三引《纂要》:“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霖。”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协<苦雨>》:“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唐陆龟蒙《奉酬苦雨见寄》诗:“萤飞渐多屋渐薄,一注愁霖当面落。”宋朱熹《秋夕怀子厚》诗之二:“浮云蔽中天,愁霖隔秋牕。”清李渔《蜃中楼·献寿》:“俺则得急把愁霖止,忙将餘沫吞。”
【词】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未】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典
【已】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