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韵】1.高雅。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子诚喜惧於劝沮,焉识玄旷之高韵哉。”《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畅,高韵自许。”明宋濂《兰隐亭记》:“虽海外名香旃檀婆律之属,不足喻其高韵也。”2.高雅的诗文。《宋书·谢灵运传论》:“缀平臺之逸响,採南皮之高韵,遗风餘烈,事极江右。”五代齐己《题玉泉寺》诗:“高韵双悬张曲江,联题兼是孟襄阳。”3.高雅的风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难】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3. 不好:~听。~看。 | 1.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2. 仇怨:排~解纷。 3. 诘责,质问:发~。非~。责~。 | ◎ 古同“傩”。
【折简】简zhéjiǎn(1)[whritealetter]写信[王凌]面缚水次,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晋书·宣帝纪》(2)也作“折柬”折柬招之。——《聊斋志异·婴宁》典
【呼】1. 喊:~喊。~声。~吁。~天号(háo )地。 2. 唤,叫:~唤。~叫。~应。~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3. 往外出气,与“吸”相对:~气。~吸。 4. 象声词:~地跳起来。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