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7. 雄性的:~母。~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9.
【朝】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今~。明~。 | 1. 向着,对着:~向。~前。~阳。坐北~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见。~拜。~圣。~香。~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廷。上~。退~。~野。~政。~臣。~议。~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代。唐~。 5. 〔~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
【兼】1.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 2.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用】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 可供使用的:~品。~具。 3. 进饭食的婉辞:~饭。 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 因此:~此。
【人门】1.用人环列护卫以为门。《周礼·天官·掌舍》:“无宫则共人门。”郑玄注:“谓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观,陈列周卫,则立长大之人以表门。”《孙子·军争》“交和而舍”三国魏曹操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2.人品与门第。《陈书·文学传·蔡凝》:“黄散之职,固须人门兼美。”《北史·裴叔业传》:“﹝裴植﹞自言人门不后王肃,怪朝廷处之不高。”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柳潭﹞以人门第一,选尚公主,拜太子洗马。”3.他人门下。宋苏轼《赠仲勉子文》诗:“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剪灯新话·金凤钗记》
【选】1. 挑拣,择:~择。~购。~辑(a.挑选并辑录;b.选辑成的书)。~拔。~用。~贤任能。 2.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推举出代表或负责人:~举。普~。 3. 被选中的(人或物):入~。人~。 4. 选辑成册的作品:文~。诗~。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