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7. 雄性的:~母。~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9.
【槐】1.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花蕾可做黄色染料:~火(用槐木取火)。~序。~楝(a.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b.指听讼的处所。均亦称“棘槐”)。~鼎(喻三公)。 2. 姓。
【覆】1.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 2.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 3. 同“复”
【礼闱】书省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闈,朝夕旧馆。”李善注引《十洲记》:“崇礼闈,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闈’也。”张铣注:“礼闈,尚书省也。”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朝含香兮礼闈,夕青琐兮黄扉。”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唐杜甫《哭长孙侍郎》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续和》:“礼闈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清袁枚《随园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