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1.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奇~。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 1.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台~。 4. 姓。 典
【经】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
【似】1. 相类,像:相(xiāng )~。类~。~是而非。 2. 好像,表示不确定:~乎。~应如此。 3. 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一个。 | ◎ 〔~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鸿都】1.汉代藏书之所。《后汉书·儒林传序》:“乃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臺、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晋王羲之《书论》:“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2.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设在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出授高级官职。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杨沟连凤闕,槐路拟鸿都。”唐王维《谢御书集贤院额表》:“于是九流百家,韦编緗帙,烂然虎观,盛彼鸿都。”3.借指秘书省。唐王昌龄《灞上闲居》诗:“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李云逸注:“鸿都,汉代朝廷藏书之所。此处代指昌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