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塞】1.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唐杜甫《伤春》诗之一:“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个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关塞一带住过很久,知道汉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匈奴百姓的生活和感情。”2.指函谷关和桃林塞。《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於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儁,欲共立为主。”胡三省注:“关塞,谓函谷关、桃林塞也。”
【犹】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传箭】1.传递令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掛弓。”仇兆鳌注引赵汸之曰:“外寇起兵,则传箭为号。”《新五代史·霍彦威传》:“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於上也。”2.引申为传令。清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赠》诗:“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惊惶。下令将入城,传箭需民房。”3.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西游记》第二回:“山中又没支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