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职】古代指帝王的职事。亦借指帝王。《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仲山甫补之。”郑玄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职有闕輙能补之者,仲山甫也。”孔颖达疏:“衮职,实王职也。”汉桓宽《盐铁论·险固》:“故仲山甫补衮职之闕,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衝万里之外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衮职有闕,羣下属望。”明梁辰鱼《浣纱记·谋吴》:“极目烽烟烂不收,衮职惭何补。”周咏《感怀》诗之六:“缺来衮职谁缝补,话到娥眉有諑謡。”一说,指衮衣。清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四》“衮职有闕”:“《笺》以‘衮职’连文,
【无亏】没有欠缺;没有损害。《楚辞·九歌·大司命》:“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朱熹集注:“无亏,保守志行无损缺也。”《旧唐书·懿宗纪》:“赐卢简方詔曰:‘……切令大节无亏,勿使前功併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凡人许己,务在得中,但士行无亏,不必太苦。”2.不输;不差。《南史·陆厥传》:“厥与约书曰:‘……孟坚精正,《咏史》无亏於东主;平子恢富,《羽猎》不累於凭虚。’”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虽使古人復生,臣亦未肯多让。”3.没有减少
【滥】1. 流水漫溢:泛~。 2. 不加选择,不加节制:~用职权。宁缺勿~。~伐。 3. 浮泛不合实际:陈词~调。~竽充数(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有时亦表示自谦)。
【诤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白虎通·谏诤》引《孝经》:“天子有諍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唐白居易《采诗官》诗:“諍臣杜口为冗员,諫鼓高悬作虚器。”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段氏就是这样极其精审地进行研究工作的。他是许氏的功臣,又是许氏的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