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诗
> 过金陵有感和韵
上一卷
下一卷
至
谢
风
中
曾
未
祖
五
赵
过
今
安
流
兴
是
登
龙
马
善
金
遂
王
千
事
六
三
谩
渡
括
陵
使
导
载
业
朝
代
凿
江
有
南
亦
还
由
文
盛
秦
思
感
北
可
芬
忧
物
明
淮
典
和
分
罪
薰
勤
祖
时
浦
午
韵
赵善括
过金陵有感和韵
过金陵有感和韵原文
五马渡江思典午,祖龙谩凿秦淮浦。未登三代盛明时,曾是六朝文物祖。中兴事业由忧勤,风流千载还芬薰。谢安王导亦可罪,至今遂使南北分。
过金陵有感和韵注释
【六朝文】指晋、宋、齐、梁、陈、隋六朝文体。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讲究词藻,拘于声韵,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直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等人,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扭转这种文风。参见“駢文”。
【五马渡江】氏五王南渡长江,于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事。《晋书·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謡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东晋元帝司马睿,原为琅邪王。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五马浮江”。唐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马浮江,侨人占乎南海。”
赵善括
简介
简介暂无
赵善括
的其它诗歌
醉蓬莱(前题)
水调歌头(席上作)
水调歌头(渡江)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和黄舜举吴门二咏)
满江红(和李颖士)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
贺新郎(瑞香)
水调歌头(饯吴漕)
满江红(和坡公韵)
沁园春
醉落魄(江阁)
满江红(坐间用韵赠朱守)
鹊桥仙(前题)
清平乐(和石次仲)
摸鱼儿
鹧鸪天(和朱伯阳)
瑞鹤仙(母氏生朝二首)
满江红(饯京仲远赴湖北漕)
鹧鸪天
菩萨蛮(西亭)
鹧鸪天
沁园春
鹧鸪天(翁广文席上)
沁园春(和辛帅)
虞美人(无题)
水调歌头(赵帅生日)
朝中措(惜春)
鹧鸪天(和冠之韵)
鹊桥仙
摸鱼儿(和辛幼安韵)
满江红(舣舟南良作)
霜天晓角(送林兴国之任)
醉蓬莱(魏相国生日)
满庭芳(用洪景卢韵)
好事近(怀归)
念奴娇(吕汉卿席上)
鹧鸪天(庆佥判王状元)
醉蓬莱(寿司马大监生日)
念奴娇
菩萨蛮(上嗣王生日)
满江红(辛卯生日二首)
醉落魄(赵监惠酒五斗以应重九之节,至晚小饮,赋之)
念奴娇
鹊桥仙(留题安福刘氏园)
中秋下浣次计幕诸公佳什之韵
追和外舅郭倅定香院题诗
中秋下浣次计幕诸公佳什之韵
真妃祠
赠赵舍人
再用同叔韵
再用前韵
再用前韵
游香社寺
跃马西湖
游梅仙坛口占
用子存韵寄乃兄雪香
乙酉端午联句
王提举合政钱夫人挽诗
王提举合政钱夫人挽诗
谢葛守诗轴
挽韩漕直阁
挽王漕稚川
挽王漕稚川
挽赵龙图大卿
挽朱倅周卿
挽朱倅周卿
挽陈提举
挽陈提举
挽陈提举
挽韩漕直阁
同叶宰饯春净众寺
同王秘校和同年五使君韶饯送严文守江阴
天宝洞天
同王秘校和同年五使君韶饯送严文守江阴
题壁
题长沙倅厅磬沼
题定光壁
题古圳铺
题马氏避暑宫开福寺莲湖
题仪真天宁寺
清明偶题
清明日醉普光阁上
上王右司三十韵
世事二首
世事二首
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
送运干陈圣嘉解组还朝
题本觉寺
清明后一日泛湖游园联句
平山堂
乐塘铺和周师禹韵
临江玉虚观有牡丹思后辅亦正开恨不与集
结茅守冢偶携子弟散策郊游有感借用壁间韵
结茅守冢偶携子弟散策郊游有感借用壁间韵
醮成作
醮毕作
纪游
和浙宪同诸公游梅园
和浙宪同诸公游梅园
和张尉食字韵
和叶宰
和阳运干见招集句
和伍解元喜祈雨有感
和帅座劝农三首
和帅座劝农三首
和莫谦父韵
和帅座劝农三首
和罗倅竹园唱和之什
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和邦承所赠中隐古风
过清渚
过清江怀莫谦父
过前冈见毁松有感
过前冈见毁松有感
隔凡石
过金陵有感和韵
奉和章冠之长芦壁间韵
发舟至至德观
登坛作
登裴公亭借用杜牧之登齐山诗韵二首
登裴公亭借用杜牧之登齐山诗韵二首
登梅仙坛观中作
次龚丈同叔高韵
过金陵有感和韵诗句
至今遂使南北分
谢安王导亦可罪
风流千载还芬薰
中兴事业由忧勤
曾是六朝文物祖
未登三代盛明时
祖龙谩凿秦淮浦
五马渡江思典午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
最近文章
“残花伴醉人”到底说了什么?
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中的名句赏析
李商隐的“桂水春犹早”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李商隐在“相看不相识”中表达了什么
莫恃金汤忽太平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莫恃金汤忽太平
李商隐的“平生误识白云夫”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张琴和古松中的哲理和妙处
樱桃花下中流莺舞蝶两相欺的赏析解读
剖析诗句“可能先主是真龙”在《井络》中的意义
李商隐《访秋》中的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