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5. 漫无目标地:~骂。~找。 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7. 特指中国上海:~派。 8. 姓。 典
【氛】◎ 气,气象,情势:气~。~围(周围的气氛和情调)。 典
【成】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 3. 变为:长~。变~。 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 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 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 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 8. 十分之一:增产三~。 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 10. 姓。
【物象】1.外界事物。三国魏曹植《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晋王谧《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北歷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汉魏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清刘大櫆《<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叶圣陶《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