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周的旧制。汉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无关;晋陆翽《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之推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清明】◎清明,清明节Qīngmíng,Qīngmíngjié[ChingMing]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炊】◎ 烧火做饭:~事。~烟。巧妇难为无米之~。
【未】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典
【住】1. 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居~。~宿。~房。~户。 2. 停,止,歇下:~手。雨~了。 3. 动词的补语(a.表示稳当或牢固,如“站~”;b.表示停顿或静止,如“他愣~了”。c.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力量够得上,如“支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