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良贵

和沈秀才

和沈秀才

和沈秀才评点


潘良贵的《和沈秀才》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年少时因烦忧而心力憔悴,年长后又因无事可为而自感髭髯皓然白发的感叹。诗中以安贫如北阮先生为对比,表达了即便受侮辱也不为所动的心态。弱龄虑事心常破,之乎者也兮。作者在年少时,烦忧之事堆积如山,心力交瘁,思虑缠绕于心,令人窒息,身心俱破。这种充满忧愁的境遇,作者通过“之乎者也兮”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自己心志的沉重。壮岁投閒鬓已华,之乎者也兮。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进入了壮年阶段,然而却没有什么实际的事物可以去从事,过着闲散的生活,时光从指缝间悄然流逝,而他的鬓发却逆流而上,如秋水之华。通过“之乎者也兮”的表达方式,既表现了作者心态的无奈和思虑的沉重,又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消逝。但得安贫如北阮,之乎者也兮。北阮先生是以穷困而自得的象征,而作者渴望能够像北阮先生一样,安于贫穷,从容自在。即便在贫困之中,也不畏惧他人的侮辱,毫不动摇。通过对北阮先生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于安贫自乐的向往和崇敬之情。似东家,之乎者也兮。东家是指地位尊贵的人,而作者则以受侮辱的形象自比,其实质是希望能够宁受侮辱也不屈服于命运的挑战。通过“之乎者也兮”的表达方式,既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胸怀坦荡的豁达,又彰显了作者对尊严和自尊的追求。总之,潘良贵的《和沈秀才》以古拙优雅的文风,通过对青、壮年时期的心态和后来对贫穷的接受,以及对尊严和自尊的坚守,表达了作者内心无法言说的困扰和渴望。通过插入适量的繁体字,加强了诗歌的文化气息,使之更为传神。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心境抒发,也启示了人们对于人生、命运和境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