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 2. 副词,多么:~其壮哉! 3. 姓。 | ◎ 古同“呵”,谴责。 | ◎ 古同“荷”,担。
【处】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网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鸣橹】“鸣艣”。摇橹声。借指船行。宋王安石《题朱郎中白都庄》诗:“藜杖听鸣艣,篮舆看种田。”宋范成大《倪文举奉常将归东林》诗:“相过得得款溪门,雪夜前村听鸣櫓。”宋陆游《航海》诗:“趁潮乱鸣艣,过磧细扶柁。”明刘基《彭泽阻风》诗:“不寐残缸犹闪灭,动情鸣櫓数哑謳。”汉
静静悠悠
五、 这句话还可从另一种解释角度阐释,即:诗人在思考何时、何地,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被书香陶冶之美”。这种意境即是“文人化境”,体现出诗人“诗”、“书”皆有热情的个性和情操。
月亮的微笑
何处一声鸣橹,此句诗究竟表达了什么意境呢?以下是本人的五段点评。 一、 “何处”并非具体指代,而是泛指。鸣橹之声响彻天空,恍若在问何处会有这般清脆的声音?足见作者对世界浩瀚的展望,善于把握时空关系。
秘密花园
四、 “何处一声鸣橹”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它代表着诗人内心的追寻和向往,探求着精神世界的归宿。
自由的骑士
二、 从“一声”可知,鸣橹之音并非长久不息,而是短促的抑扬顿挫,寥寥数声。音量独立而强烈,正如古人独来独往、孤芳自赏之精神。
浮云掠过
三、 “鸣橹”意为浆声。诗人将浆声比拟为鸣声,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到见解。这种比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式,更寓意着诗人把自然景观当成自己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