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拥节卫释义


【鸿胪】1.官署名。《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秦及汉初称典客,景帝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北齐始置鸿胪寺,唐一度改为司宾寺,南宋、金、元废,明复之,清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臚。”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客还,鸿臚籍衣齎

【拥节】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南朝陈徐陵《关山月》诗之二:“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隋书·高祖纪下》:“燕南赵北,实为天府,拥节杖旄,任当连率。”宋苏轼《贺蒋发运启》:“拥节东南,上寄一方之休戚。”清昭槤《啸亭杂录·傅文忠之谦》:“其子文襄王復以英年拥节,屡镇边隅。”孙中山《实行裁兵宣言》:“躬自减削,以导国人,亦冀拥节诸公,翻然憬悟。”2.指执持仪仗。明叶宪祖《鸾鎞记·劝仕》:“鸣騶盛,拥节严,行行避人谁敢前?”

【卫】1.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  2. 防护人员:警~。后~。  3.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  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6. 姓。

鸿胪拥节卫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