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南朝梁沉约《日出东南隅行》:“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1.回旋的波涛。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清程岫《子夜歌》:“水去有迴澜,何时得郎返。”2.波涛回旋。《艺文类聚》卷四引晋褚爽《禊赋》:“川迴澜以澄映,岭插崿以霏烟。”3.喻挽回局势。清张佩纶《论闺秀诗》:“刼灰五代孰扶衰,花蕊《宫词》晚出疑。居士迴澜嗟力薄,昇平仅得谢家诗。”
【瀄汩】1.水流激荡貌。《文选·枚乘<七发>》:“瀄汩潺湲,披扬流洒。”李善注:“瀄,泌瀄,波相揳也;汩,蜜汩,水流疾也。”南朝梁王僧孺《白马篇》:“瀄汩河水黄,参差嶂云黑。”唐张说《畏途赋》:“风雨瀄汩兮,崩泉而险湍;图画诡屈兮,红峯而碧峦。”清梅曾亮《江亭消夏记》:“其下有波浪瀄汩声,渺若大泽,无涯江湖之思焉。”2.疾行貌。唐柳宗元《梦归赋》:“灵幽漠以瀄汩兮,进怊悵而不得。”
【泛】1. 漂浮:~舟。 2. 透出:脸上~出了红晕。 3. 浮浅,不切实:浮~。空~。~~之交(友谊不深)。~~而谈。 4. 一般地:~论。~指。~称。广~。~览。~读。 5. 水向四处漫流:~溢。
【增】◎ 加多,添:~加。~多。~添。~益。~生(a.同“增殖”;b.古代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产。~长(zhǎng )。~援。~殖。~辉。~减。~删。
【雉】1. 鸟,雄的羽毛很美,尾长;雌的淡黄褐色,尾较短。善走,不能久飞。肉可食,羽毛可做装饰品。通称“野鸡”。 2.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 城墙:~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