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邪】不正;邪僻。《礼记·乐记》:“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孔颖达疏:“回谓乖违;邪谓邪辟。”汉刘向《九叹·愍命》:“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愿藏而不可迁。”2.指邪佞之人。《旧唐书·仆固怀恩传》:“近闻追詔数人,并皆不至,实畏中官谗口,又惧陛下损伤。岂惟是臣不忠,只为回邪在侧。”邪曲,邪僻。汉陆贾《新语·至德》:“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身劳者,则百端迴邪而无所就。”典
【自】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震惊】◎震惊zhènjīng(1)[astound]∶令人震动而惊异震惊中外(2)[jolt]∶震撼惊骇局外人尤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