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来复】1.往还,去而复来。语见《易·复》,谓阳气经七日已由剥尽而开始复生。后因以称阳气始生。《三国演义》第四九回:“操(曹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復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欣一阳之来復,遂万有以萌生。”2.一星期是七天,旧时因又称一周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3.回复,回来。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苏州客》:“客曰:‘吾携过岭,方敢来復。’”冰心《寄小读者》十三:“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4.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萧红《生死场》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纸片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兔三窟】“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