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1. 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制。~势(仗势)。 3.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 ◎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策】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2. 鞭打:~马。鞭~。 3. 激励,促进:~动。~勉。 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 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 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 7. 杖:~杖。 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 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11. 姓。
【当年】◎当年dāngnián(1)[inthosedays]过去某一时期故先生者,当年而霸,楚庄王是也。——汉·韩婴《韩诗外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年,这儿还没有铁路(2)又指某人的事业、活动或生命的那个全盛时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他正当年,干活不知累◎当年
【逢掖】的衣袖。《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因指儒生所穿之衣。《后汉书·卢植传》:“子干兼姿,逢掖临师。”南朝梁范缜《神灭论》:“捨逢掖,袭横衣,废俎豆,列瓶鉢,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絶其嗣续。”宋司马光《和邵兴宗<秋夜学舍宿直>》:“直舍逍遥度清夜,蹔投逢掖解儒冠。”清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鲁儒好逢掖,傴僂循墙东。”2.指儒生。唐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足下之行,汝南周潁客又先唱之矣,逢掖之列,亦以加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