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建初中,肃宗博召文学之士,以毅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宋无名氏《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清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3.唐胡曾《赠薛涛》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薛涛,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秘】1. 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密。~藏(cáng )。~方。~诀。~计。~史。神~。奥~。 2. 保守秘密:~而不宣。 3. 珍贵罕见:~本。~籍。~宝。~府。 4. 姓。 | ◎ 〔~鲁〕国名,在南美洲。 典
【让】1.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 2. 请:~茶。 3. 许,使:不~他来。 4. 任凭:~他闹去。 5. 被:~雨淋了。 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 7. 闪避:~开。当仁不~。 8.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9. 古同“攘”,侵夺。
【诸】1. 众,许多:~位。~君。~侯。 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 犹“之”:“能事~乎?”。 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 姓。
【刘】◎ 姓。 方言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