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寂寂jìjì[still;quietly;silently]形容寂静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庭院寂寂。——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寂寂荒山
【孤鸾】孤单的鸾鸟。比喻高人隐士。南朝梁江淹《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譬如明月色,流采映岁寒。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鸞。”2.孤单的鸾鸟。比喻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二:“抱松伤别鹤,向镜絶孤鸞。”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鸞别鹤之哀;竹死城崩,杞妇湘妃之怨。”宋张先《卜算子》词:“临镜无人为整装,但自学孤鸞照。”明张珽《龙膏记·空访》:“长垂天幔孤鸞舞,旋炙银笙双凤语。”清李渔《意中缘·诳姻》:“多应是犯孤鸞,红颜数奇。”参见“孤鸞照镜”。3.琴曲名。晋陶潜《拟古》诗之五
【羞】1. 感到耻辱:~耻。~辱。~恶。 2. 难为情,害臊:害~。~惭。~臊(sào )。~愧。含~。~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怯。~涩。 3. 使难为情:~人。你别~我。 4. 进献:“~玉芝以疗饥”。 5. 同“馐”。
【鉴】1. 镜子。 2. 照:光可~人。 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 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
【影】1.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花~。倒~。幻~。~壁。~响。~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无踪。~~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含沙射~(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2. 形象:摄~(照相)。留~。剪~。~印。~像。 3. 描摹:~写。~抄。~宋本。 4. 指“电影”:~评。~院。~片。~视(电影和电视)。~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