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让畔不争桑释义


【齐民】犹平民。《庄子·渔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马,弋猎博戏,辞齐民。”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清赵翼《华岗》诗:“同为一齐民,莫呼归长吏。”2.谓治理人民。《韩非子·八经》:“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宋梅尧臣《访施八评事》诗:“嬾问齐民术,喜看庄叟书。”典

【让畔】圣王的德化,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史记·五帝本纪》:“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又《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后遂用作称颂君王德政的典故。晋潘岳《西征赋》:“耕让畔以闲田,沾姬化而生棘。”《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四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争桑】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周书·杜杲传》:“陈国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张旃拭玉,脩好如初。”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风能行偃草,境静不争桑。”黄人《<清文汇>序》:“道咸两朝,争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儿作健,志士苦心。”2.泛指相争,不礼让。宋陆游《书喜》诗之二:“俗美农夫知让畔,化行蚕妇不争桑。”

齐民让畔不争桑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