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榛】1.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三国魏曹植《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荆蓁”。唐李白《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金元好问《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清吴伟业《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明周履靖《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寿王。”元许谦《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
【塞】1.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 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 ◎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关~。~外。边~。~翁失马。 | ◎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阻~。搪~。~责。顿开茅~。
【康庄】1.四通八达的大道。唐白居易《和松树》诗:“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2.谓宽阔平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如淳于髠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恨海》第五回:“原来是一条康庄大道,那逃难的人马络绎不絶。”3.喻指心胸宽广。唐权德舆《送别沅汎》诗:“徇吾刺促心,婉尔康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