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榛】1.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三国魏曹植《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荆蓁”。唐李白《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金元好问《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清吴伟业《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明周履靖《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寿王。”元许谦《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
【芜蔓】;荒凉。唐杜甫《谒文公上方》诗:“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桑变忽芜蔓,樟裁浪登丁。”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两个青年踏着芜蔓的草丛在激烈地争辩着。”2.冗杂散乱。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汉人诗不可句摘者……通篇高妙,无一芜蔓,不著浮靡故耳。”清龚自珍《阐告子》跋:“喜少作(《阐告子》)闇合乎道,乃削剔芜蔓存之。”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籤·王讴》:“舜夫诗集存诗太多,芜蔓不翦,时有俊篇,不愧名家。”
【茎】1. 植物体上生枝长叶开花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养料的作用,是植物的中轴。 2. 量词,指长条形的东西:几~小草。数~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