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诗
> 偈七首
上一卷
下一卷
昨
渐
诸
佛
大
脑
脚
去
来
释
偈
夜
老
禅
眼
藏
后
下
不
不
法
七
飞
逢
德
不
不
擎
须
去
来
泉
首
花
春
能
能
天
弥
落
解
觑
宣
柱
山
无
惜
数
春
释法泉
偈七首
偈七首原文
来不来,去不去,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昨夜飞花落无数。
偈七首注释
【须弥山】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铁围山,周迴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清昭槤《啸亭续录·佛言须弥山》:“佛经言须弥山高数万由旬,日月绕山周行,为其峯影所蔽,遂分昼夜。”亦省称“须弥”。宋苏轼《观湖》诗之一:“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鼇。”清姚鼐《题<四更山吐月图>》诗:“环海世界中须弥,光明隐蔽行两规。”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擎天柱】1.托住天的柱子。语本《楚辞·天问》:“八柱何当。”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洪兴祖补注引《神异经》:“崑崙有铜柱,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后以喻担负重大任务的人。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三折:“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梁。”清李渔《玉搔头·极谏》:“这擎天柱倒,问苍生社稷将谁靠?”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万一你是病倒了,我会要失掉一根擎天柱。”2.指汉代马援在交趾立的铜柱。见《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清黄遵宪《羊城感赋》之三:“平蛮看竖擎天柱,朝汉同登浴日臺。”
释法泉
简介
简介暂无
释法泉
的其它诗歌
送东坡居士
偈七首
偈七首
偈七首
偈七首
偈七首
偈七首
偈七首
悼赵清献公抃
答乐坡居士
北邙行
偈七首诗句
来不来
去不去
脚下须弥山
脑后擎天柱
大藏不能宣
佛眼不能觑
诸禅德
渐老逢春解惜春
昨夜飞花落无数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
最近文章
《白露为霜》中蕴含的名句“零露结为霜”
锦书谁道泪沾衣中的心境和寓意
“直至春深不似春”的主旨是什么?
巫山云雨洛川神经典翻译和点评
“杳杳有遐躅”到底说了什么?
剖析诗句“其下磅礴含清虚”在《游石堂观》中的意义
水暗馀霞外中的心境和寓意
时间的流转:诗句“历历瑶琴舞金陈”在《杨花落》中对岁月的诉说
时间的流转:诗句“诗因琪树丽”在《送台州崔录事》中对岁月的诉说
丈人且安坐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