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夷咸底定释义


【九夷】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明袁衮《远游赋》:“昔孔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2.泛称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孔传:“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诚》:“故秦楚燕魏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唐李白《

【咸】1. 全,都:~受其益。  2. 像盐的味道,含盐分多的,与“淡”相对:~味。~盐。~水湖。  3. 姓。 网

【底定】1.达到平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蔡沉集传:“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荡也。”底,一本作“厎”。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书·尉迟运传》:“东夏底定,颇有力焉。”宋王禹偁《平阳公主赞并序》:“卒见削平多垒,底定京师。”明李贽《与凤里》书:“一身漂泊,何时底定。”

九夷咸底定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