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涓juānjuān(1)[tinystream]∶细小的水流绢绢源水(2)[tricklingly]∶细水缓流的样子泉涓涓而始流汉
【石溜】1.亦作“石留”。指贫瘠多石之地。《战国策·韩策一》:“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晋左思《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明王志坚《表异录》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结也。”2.亦作“石霤”。岩石间的水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唐王维《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宋苏辙《万杉寺》诗:“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遶寺开。”明周履靖《锦笺记·泛月》:“试听殿铃隐隐,石溜潺潺,总把游情逗。”闻一多《祈祷》诗:
【引】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 退却:~退。~避。 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山长】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宋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元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2.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