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7. 姓。 | 1.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2. 多的样子。 3. 农历六月的别称。 4.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5. 古同“趄”,趑趄。 典
【尝】1. 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2. 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3. 经历:~受。备~艰苦。 4. 曾经:未~。何~。
【竹】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苑】1. 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鹿~。御~。~囿。 2. 学术、文艺荟萃之处:文~。艺~。学~。 3. 姓。
【迎霜兔】1.指白兔。元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按,此“迎霜兔”实即“房日兔”,是二十八宿的房宿的别称。参阅吉发涵《也说“毕月乌”》(《文史知识》1991年第12期)。2.重阳宴会上所食之兔。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九日重阳节,驾幸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山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日下旧闻考·风俗三》:“重阳前后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兔,谓之迎霜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