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然】亦作“蹷然”。1.颠仆貌。三国魏曹丕《列异传》:“儿随父入山,父忽蹶然倒地,乃变成白鹿。”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纔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止则蹶然仆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向杲》:“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蹷然遂毙。”2.疾起貌。《逸周书·太子晋》:“师旷蹶然起曰:‘瞑臣请归。’”孔晁注:“蹶然,疾貌。”《汉书·陆贾传》:“於是佗乃蹶然起坐。”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序》:“唐君蹶然起曰:‘此虏不灭,祸难未已!’”3.忽然,突然。宋洪迈《夷坚丙志·衡山
【含】1.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2.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义。~量。~苞。~蕴。~混。~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3.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情。
【性】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 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 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 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 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