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1.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气。~卿。 2.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居。~籍。~死。 3.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乘~。~流量。 4. 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政~。侠~。 5.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观。~体。 6. 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冰淇淋。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歌】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 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于】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郢中】郢都。借指古楚地。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史记·楚世家》:“﹝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於天下也。’”
【者】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nMyEye979
这句诗体现出辞赋的文化特点,凝聚了唐代士大夫的思想与情感,流露出他们对乡愁、家国、流离失所的痛苦。
柔情蜜意
客有歌于郢中者,此句诗是出自《史记》中的一篇文章。韩非子所言“商君、魏公、田常之众皆言之”可见此句之权威性。这句诗用词简洁明了,意境深刻,蕴含着较深的寓意。
南山小蓝猪
这句诗的用词简洁而不失意味,营造出一股悠远而凄美的意境。在这个绿草如茵、晴空万里的美好季节里,却有一位客人在异乡漂泊,将思乡之情化为高亢的歌声。
流云之境
意境: 这个句子的意境深远却又简洁明了,诗句中, “客” 代表了在远离家乡的环境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自己的歌曲在演奏。这个意境让我们想到如果我们跟着这个歌曲一同走来,也许就可以找到比我们认为更多的东西。
长安少年
“客有歌于郢中者”,这句诗描写了一位客人在郢都中高声歌唱的情景。这七个字简练到位,韵律优美,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