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誉知为蹇蹇臣释义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誉】1.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  2.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  3. 古同“豫”,欢乐。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蹇蹇】1.忠直貌。蹇,通“謇”。《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注:“謇謇,直諫不已也。”《汉书·循吏传·龚遂》:“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諫争於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颜师古注:“蹇蹇,不阿顺之意也。”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一:“起民之病,治国之疵,蹇蹇一心,如对策时。”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三:“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2.平直貌。蹇,通“謇”。汉扬雄《太玄·勤》:“往蹇蹇,祸邇福远。”范望注:“蹇蹇,平直也。”3.迟缓貌。《三国志·魏志·苏则传》“侍中

【臣】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  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  3. 古人谦称自己。  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来誉知为蹇蹇臣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