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扶老携其孩释义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者】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扶老】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艺文类聚》卷九二引汉应劭《风俗通》:“《周官·罗氏》:‘献鳩养老。’汉无罗氏,故作鳩杖以扶老。”晋陶潜《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憇,时矫首而遐观。”宋黄彻《郊行》诗:“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攀缘讶宛童。”金宇文虚中《和高子文秋兴》:“散步双扶老,栖身一养和。”2.一些可供做手杖的树、藤、竹的名称。《诗·大雅·皇矣》“其檉其椐”三国吴陆玑疏:“椐,樻。节中肿,似扶老,今灵寿是也。”阮元校勘记:“扶老,木名,可以为杖。”《山海经·中山经》“﹝龟山﹞多扶竹”晋郭璞

【携】1. 带:~手。~带。扶老~幼。  2. 离,叛离:~离。~贰。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孩】◎ 儿童,引申为子女:男~儿。~童。~提(指幼儿时期)。

来者扶老携其孩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