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信】1.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2.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3. 崇奉:~仰。~徒。 4. 消息:~息。杳无音~。 5. 函件:~件。~笺。~鸽。~访。 6.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7. 同“芯2”。 8. 姓。 |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肖像】◎肖像xiàoxiàng[portrait;portraiture]用图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某人脸部的像自肖像而外。——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图画》
【磨砻】“磨礲”。亦作“磨垄”。1.磨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杂记下》:“枚乘有之:磨礱不见其损,有时而尽。”唐黄滔《书怀寄友人》诗:“此生如孤灯,素心挑易尽,不及如顽石,非与磨礱近。”清钱谦益《保砚斋记》:“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贞焉。”参见“磨礱砥礪”。2.磨治。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礱。”《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唐张鷟《朝野佥载》:“赵州石桥甚工,磨壠密致,如削焉。”一本作“磨礲”。宋黄庭坚《谢王仲至惠
【异】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2. 分开:离~。~居。 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5. 奇怪:惊~。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