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1. 延烧:~荒。~原烈火。 2. 烫:~泡。 3. 照明。 | ◎ 挨近火而烧焦:把头发~了。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阳阳】1.色彩鲜明貌。《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毛传:“言有文章也。”孔颖达疏:“龙旂者,旂上画为交龙,故知阳阳,言有文章。”朱熹集传:“阳,明也。”2.形容温暖如春。《管子·轻重己》:“宜藏而不藏,雾气阳阳,宜死者生,宜蛰者鸣。不藏之害也。”马非百新诠:“此处‘阳阳’二字,从下文‘宜死者生,宜蛰者鸣’二语观之,似是指温阳而言,谓冬天气候温暖如阳春时也。”《楚辞·王褒<九怀·尊嘉>》:“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王逸注:“三月温和,气清明也。”《南齐书·乐志》:“景阳阳,风习习。”3.壮健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