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1.石榴花。唐李商隐《茂陵》诗:“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元刘詵《和东坡四时词》之二:“槐影横阶午簟凉,榴花满地风帘静。”明孙仁孺《东郭记·郁陶思君尔》:“良人去久,没个人儿走,风吹榴花红欲剖,问道儿家知否?”2.据《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载,顿逊国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后以“榴花”雅称美酒。南朝梁元帝《刘生》诗:“榴花聊夜饮,竹叶解朝酲。”唐李峤《甘露殿侍宴应制》诗:“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宋王安石《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簪】1.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2.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秋】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 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 3. 指一年:千~万代。 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5. 姓。 6.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雪】1.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2.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 3.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 4. 姓。 汉
心微凉
也许这位诗人就是喜欢这样,把美好的东西都凑到一起,但最后却又让人有了惋惜之意。看来这诗人不仅仅是爱好玩文字游戏呢!
心之旅
要是有个现代版的大师写一下,不知道会是怎样呢?榴花不见簪秋雪,就好比WiFi断了,让人一下子感觉孤单无助。
自大到贱
这句诗啊,实在是太有意思了!谁都知道,榴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东西,而簪秋雪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奇妙的景象。但这个诗人,居然让榴花没能见到簪秋雪,真是可惜啊!
老虎咆哮
可惜啊可惜,本来这两个东西是可以画龙点睛的,现在一旦少了一个,就感觉缺了什么似的。这是不是感觉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呢?
Initial K
说实话,榴花不见簪秋雪这个构思并不是很成熟,要是这位诗人再多思考一下,再来一次应该会更好吧。毕竟,“风流天下第一才”的称号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