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龙髥”。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唐李峤《汾阴行》:“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清顾炎武《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清叶方蔼《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
【凤尾】1.凤凰的尾羽。引申为秀美的细纹。唐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唐皮日休《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2.对科第排尾的美称。唐黄滔《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滔卯年冬在宛陵梦文尧作状头及第。”3.指凤尾草。宋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明张宁《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4.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宋仲殊《玉楼春》词:“黄梅雨入芭蕉晚,凤尾翠摇双
【乱】1. 没有秩序:~套。紊~。凌~。 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3. 混淆:~伦。败常~俗。 4. 任意随便:~吃。~跑。 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6. 横渡:~流。 7. 治理:~臣。 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飕飕】◎飕飕sōusōu(1)象声词(2)形容风声啾啾飕飕,吟啸相求。——汉·赵壹《迅风赋》(3)形容雨声风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唐·杜甫《秋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