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诗
> 龙岫南窗书怀
上一卷
下一卷
山
忆
客
春
和
带
幽
茅
释
龙
寒
得
鬓
风
灯
雨
兴
堂
永
岫
暝
初
二
三
看
听
日
犹
颐
南
叶
来
毛
月
落
昏
迟
未
窗
堆
日
催
近
梅
笛
回
卜
书
怀
释永颐
龙岫南窗书怀
龙岫南窗书怀原文
茅堂犹未卜,幽兴日迟回。带雨听昏笛,和灯看落梅。春风三月近,客鬓二毛催。忆得初来日,山寒暝叶堆。
龙岫南窗书怀评点
龙岫南窗书怀,乃是释永颐大师于茅堂中所写,正是在这幽静清雅之地,师心静好,才能有如此深远的思索和豁达的感慨之作。茅堂犹未卜,师者之乎者也兮。这首诗的开篇便以一句茅堂犹未卜,展露出作者的虚心与谦逊。茅堂,象征着朴素和涵养,而“未卜”则呈现出一种谨慎和审慎之意。处在茅堂之中,作者能够沉淀思考,慢慢领悟人生之道。师者何也?天下可教也兮。作者自谦,以“师者”自指,将自己置于敦教之地,不负众望。师者谓释永颐,得道之人,仰仗大师的智慧与学识,方能有所启迪。幽兴日迟回,忧欢之事莫不然也兮。此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一丝愁忧。幽兴,指内心的喜悦和抚慰,它却永远迟迟回来,表示这个世界上的忧愁无处不在。忧欢,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极端,此乃人生之常态。作为修行者,作者深知顺逆相生,平衡忧欢是人生修行的关键。带雨听昏笛,思无尽之思也兮。在诗中,诗人描绘了一个雨夜的景象。雨后的夜晚,一曲昏暗悠扬的笛声轻轻飘荡,寂静的茅堂中只剩下诗人思绪万千。此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凡尘世事的超脱,思无尽者也。和灯看落梅,观自然之缘也兮。诗人借落梅之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灯下观落梅,是作者用心观察,细品自己的修行之旅。落梅虽凋零,但花瓣婆娑落地,仿佛是一幅思想的画卷,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另一个境界。自然的美丽与恢宏之处,使人感叹万物生灭之无常,以及人生浮沉之悲喜。春风三月近,景物之华也兮。正是这三月春风的轻拂,使得大自然万物复苏,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活力。作者嘆道:“客鬓二毛催”,客鬓之白发就是时间的流逝,再也无法倒流。此乃对时光无情的感叹,亦是对已逝时光的无奈和思念。忆得初来日,思往昔之恋也兮。诗人忆起初来之时,山寒暝叶堆,无忧无虑,令人心生怜惜。初来之时的快乐和纯真,如今已是流水去,再也不复存在。对往昔的恋念和追忆使人触动,对人生有着更深层次的思索和感慨。释永颐之《龙岫南窗书怀》充满了睿智与哲理,以其古朴的文风和典雅的表达,带领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境地,思考生死、时光与宇宙,引人深思。
释永颐
简介
简介暂无
释永颐
的其它诗歌
周令自江夏归郜溪
苎渎夜泊
雨窗
雨后对月
月夜游冷泉亭
越溪吟
云岩寺
赠术者王髯
震父与僧偕至
游张园观海棠戏作
友人铜雀台砚
咏怀
游何山登道场
游霅城寄辉明远
咏怀
忆旧隐付柔上人
野棠花
夜归
雪中送僧还竹阁
姚震父自剡来喜晴效行
雪中
雪中
雪中海棠
夏夜怀洞霄
晓离山隐
溪上
夏夜怀洞霄
惜梅赠别
往龙岫舟中
闻子规
西峰日暮
西湖日暮
庭心草
汀涨
听琴
天竺秋日
天竺秋日
宿永安潭上
潭上
唐栖寺前
题壁
送王以通之官金陵
宿村庄
送通上归仙潭寺
送王以通之官金陵
送僧之金陵
送天竺僧还乡
食新茶
水仙花
松陵答友人
送别
送别韶溪权上人
送僧归茜径
送僧归霅寺坐夏
山村日暮
山乐官寄野斋
山行与伯弓同赋野庙
山中晚兴
杉下聋僧
秋蝉
秋馆
秋日泛西湖
秋日与知言学士
秋晚
山池早秋
龙岫南窗书怀
吕晋叔著作遗机关报茶
裴六书堂
葺唐栖旧庐
牵牛花
乾元山洪水
龙山野
看梅杂兴
老梅
鹫峰
鹫峰
看梅杂兴
看梅杂兴
湖上春晚
虎丘
寄凤山满上人
寄行宫监门王以通
寄行宫监门王以通
寄姚赣州
寄友
寄周宗圣
将别旧山寄伯弓
金鹅晚眺
久雨
和韩涧泉韵题周仙山楹
后谷春晚
过聚景园
过青芝村观晦梅
过吴门
过吴门
观乌鸢山下藤树
观小鱼
归练潭
果熟
感雁来红
郜溪别周伯弓
悼周晋仙
悼周晋仙
防风王庙
废宫
悼赵宰紫芝甫
次韵答周伯弓信后见寄
次韵伯弓值雨见留
春至
春日泛舟
春至
春暮怀伯弓
茶炉
出乐官
初秋忆湖上诸山
伯弓出示新题乐府四十章雄深雅健有长吉之风喜而有咏
龙岫南窗书怀诗句
茅堂犹未卜
幽兴日迟回
带雨听昏笛
和灯看落梅
春风三月近
客鬓二毛催
忆得初来日
山寒暝叶堆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
最近文章
“残花伴醉人”到底说了什么?
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中的名句赏析
李商隐的“桂水春犹早”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李商隐在“相看不相识”中表达了什么
莫恃金汤忽太平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莫恃金汤忽太平
李商隐的“平生误识白云夫”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张琴和古松中的哲理和妙处
樱桃花下中流莺舞蝶两相欺的赏析解读
剖析诗句“可能先主是真龙”在《井络》中的意义
李商隐《访秋》中的名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