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梢】梢头。宋范成大《坐啸斋书怀》诗:“月侵灯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宋韩淲《朝中措·梅月圆》词:“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清陈维崧《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腊】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 3. 姓。 | 1. 干肉:“噬~肉,遇毒。” 2.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 3. 皮肤皴皱。
【尽】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 1. 极,最:~底下。 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春归】1.春天来临。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唐李山甫《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唐滕迈《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2.春去;春尽。唐白居易《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宋黄庭坚《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宋辛弃疾《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3.春时回来。唐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唐李嘉祐《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云中鞋匠
春季为万物繁华的季节,它代表着希望与新生,而这句诗中的“春归了”则更是象征着春花已然归来,万物由此重新焕发生机。当梅花腊尽春归时,便如一只浴涤过凛冽寒冬的凤凰,展现出无比美丽的身姿。
AquaDreams
“梅梢腊尽春归了”,刻画了梅花坚强乐观、迎难而上的精神,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梅花敢于在冬季中开放,虽然生存环境艰苦,但依然无惧于寒风凛冽,仿佛向我们传递出“即使四野寒冬腊月,也要点亮一盏清爽浅黄”的激励。
孤独的天使
这句诗中的“梅梢腊尽”,也充分表现出寂寞与悲凉,寄托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之情。但即便是这样,在最艰难的时刻中,梅花仍然坚韧地绽放并微笑着面对荒凉的季节,令人感叹梅花的大气与坚强的品质。
深海的宝藏
梅梢腊尽春归了,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开放的场景,含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快乐宝藏
“梅梢腊尽”,描述得实在细致。梅穗婆娑,花萼已凋零,只剩下干瘦的梢子坚持到冬天的尽头。此时它们也能收获微不足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