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1. 树干:伐其条~。 2. 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又如赴敌之兵,衔~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3. 马鞭:以~数(shù)阖(用马鞭指点着数门扇)。 4. 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一~别针。不胜~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 5. 姓。 典
【藻】1.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海~。小球~。~类植物。 2.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金鱼~。 3.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思(多采的文思)。~丽。~绘(文采)。~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饰。 4.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
【清词】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唐芮挺章《<国秀集>序》:“取太冲之清词,无嫌近溷;得兴公之佳句,寧止掷金。”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
【律】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 2. 约束:~己。 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 5. 姓。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