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类兮以悲。”唐白居易《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马,鸚鵡唤家人。”鲁迅《坟·人之历史》:“中国邇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喜新者凭以丽其辞,而篤故者则病儕人类於獼猴。”
【半夜】◎半夜bànyè(1)[midnight]∶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2)[halfanight]∶一夜之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取】1. 拿:索~。~书。~款。窃~。 2. 选择:选~。~材。~景。~道。~样。 3. 采用:采~。听~。吸~。可~。~精用弘。 4. 得到,招致:获~。~经。~偿。~悦。 5. 消去:~消。~缔。
【栗】1.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 2.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 3. 坚实:“缜密以~”。 4. 姓。
青石步畔
此诗通过描绘猕猴夜晚取栗的行为,表达了一种追寻自由与尊严的精神,让读者能从中得到警醒与启示。点出了人类对于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契合了人们对于自由争取的深入思考。在猿猴夜晚取栗的行为中,折射出我们此时所处的一种特殊时刻对自由的渴望,引发人们对自身定位和真正追求的思考。
幸福的猫猫
这句诗透露出猴子的聪明和机敏,看似调皮却又有点小心机,真是可爱又厉害!
双茧双生
猕猴夜里取栗子,那场景肯定超级酷炫!想象一下,黑夜中闪出来一只猴子,太燃了!
SilverWings
这句诗虽然简单,但是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猴子的灵活与机智,很喜欢这种幽默的互文。
气质是句号
这猴子真是机智啊!半夜取栗子肯定比白天容易,而且避免了人类的骚扰!太会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