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1.《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毛传:“雝雝,雁声和也。纳采用雁,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郑玄笺:“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后用“鸣雁”指嫁娶之事。北周庾信《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三星照夜,佇稽鸣雁之期;七日秉秋,坐廌飞皇之兆。”倪璠注:“婚姻六礼皆用雁,故云鸣雁之期。”2.鸣啼的大雁。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九:“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南朝宋范泰《九月九日》诗:“劲风肃林阿,鸣雁惊时候。”宋陆游《冬晴》诗:“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3.古
【嘹嘹】虫鸟鸣叫声。唐李贺《昌谷诗》:“嘹嘹溼蛄声,咽源惊溅起。”明何景明《鸣雁行》:“鸣雁鸣斯,其音嘹嘹。”清李沛《闻雁》诗:“槭槭秋风起,嘹嘹寒雁来。”张贤亮《绿化树》四:“象是应合饥饿的山鹰‘嘹嘹’的啼鸣一般,这个如石雕似的车把式,喉咙里突然发出一声悠长而高亢的歌声。”
【北向】“北乡”。亦作“北向”。朝北;向北。《吕氏春秋·季秋纪》:“司徒搢扑,北嚮以誓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沛公北嚮坐,张良西嚮侍。”《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渊遣使南通孙权”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权亲叉手,北向稽顙。”唐柳宗元《岭南节度向军堂记》:“先是为堂於城西北陬,其位,公北向,宾众南向。”宋董弅《闲燕常谈》:“以手加额,北乡赞叹。”见“北嚮”。汉
【频】1.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2. 危急:“国步斯~”。 3.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4. 古同“颦”。 | ◎ 古同“濒”,水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