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鸢上将旗释义


【鸣鸢】1.在旌旗上画张口状的鸱,遇风揭举,用以警众。《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孔颖达疏:“鳶,今时鴟也。鴟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鴟於旌首而载之,众见咸知以为备也。”《后汉书·马融传》:“六驌騻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鳶之脩橦。”李贤注:“鳶,鴟也,音缘。鸣则风动,故画之於旌旗以候埃尘也。”后因借指狂风大作。清李渔《奈何天·攒羊》:“休怕风寒雪冷,雪夜鸣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胜。”2.鹞鹰。汉刘桢《射鸢》诗:“鸣鳶弄双翼,飘飘薄青云。”

【上将】hàngjiàng(1)[powerfulandvaliantgeneral]∶指地位高的将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三国志·诸葛亮传》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2)[colonelgeneral]∶“军衔”的一级。将官中的一级,低于大将,高于中将

【旗】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  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  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鸣鸢上将旗的用户点评